李海超: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中的情感论进路及其发展逻辑
后来文化的概念扩大了,但儒家最重视的还是通过礼乐教化来使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达到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和提升。
一种是知识简单,但动作微妙,需要全身心综合运用,如解牛。老子是见周之衰,遂退。
一开始,特别是象形文字阶段,字基本是指称经验中的事物,即有形可象的人事物。《礼运》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养。关键还在于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字有形,是表达文的符号,同时字还有义,是其无形之道。(八十章)老子有器而不用,干脆连文字都想放弃。而失道之器,其实只是废器甚至乱器。
《道德经》五千言,就几乎没一字涉及任何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所以刘勰也说:铭者,名也。咸卦被《易传·序卦》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乾坤二卦一样有按语强调: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所以在对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中坚的地位进行论证时,他选择了柏拉图。沃格林认为,柏拉图式的宇宙是个神,高度肯定柏拉图的哲学王进路,即经由精神与权力的结盟,将哲学家灵魂中的秩序赋予城邦,将其视为理想的社会秩序,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拯救。这不仅是一种尊重他者的修养,也是一种明晓事理的智慧。从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史记·梁孝王世家》)的比较看,重心似乎在向后者转移。
从文明论层次对家与儒教文明的关系进行考察,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在深化对自身传统乃至世界文明谱系的认知,提升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也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天与地没有性别之分,因此也与生命无关。
既济的离下坎上表示天地既交。赫西俄德《神谱》记载的奥林匹斯神系以卡俄斯(chaos,混沌)为起点。东汉结集成书的《白虎通》之三纲六纪,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视为儒教世界图景、存在秩序之实践指南或历史凝结,只是将圣人转换为天子。乙是天干的第二位,而甲则是从木戴孚甲(壳也)之相,即种子被破壳而出的新芽顶起。
构成西方心灵的是基督教,而基督教则渊源于耶路撒冷。沃格林指出: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最小的认知单位并不是个人、国家、社会或语言共同体等等,而是文明。在西方中心论的视角里,中国及其文明长期被视为偏离典范的异类,对于习惯了这种定位的学界来说,张光直的观点简直有如醍醐灌顶。一神教诞生的必然性、偶然性或者秘密,原本就是这么朴素简单,卑之无甚高论。
从古希腊、以色列和中国这几大轴心期文明的对照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文言》却将其拆解为元,亨,利,贞,并加以概念化,对应植物从种子萌芽、开枝散叶到瓜熟蒂落直至复归土地的四季轮回,隐喻天(乾)本身即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原文本的巫术色彩被彻底清除。
帛书《易传·要篇》记录了一段孔子的夫子自道: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跟亚伯拉罕献祭以撒一样,这意味着一种新型权力关系的确立。
这也决定了它无法为后来的雅典帝国、罗马帝国提供政治和社会所需的价值资源,无法承担起文化同质性建构的使命,因而难以支撑起某种文明范式。……巴比伦那些来自犹大地的长老,利用王国时期的古老文件,编纂出一部正式的民族史,以及法律、习俗和宗教实践的汇编,从而能够以宗教行为为基础重组民族认同,并在某种程度上把这种民族认同转化成一种宗教。另一方面,他广纳外邦女子,也为其筑坛祭祀异教神灵。……解释这项成就自古希腊以来一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和科学论著的关键要点。这一治理方式的目的,是将社会和个人整合成为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组成部分。积善行仁的他深得人心,却被听信谗言的纣王拘禁于羑里。
直到中国国家规模和制度架构在秦汉的震荡定型之后,作为轴心期或礼崩乐坏时代的精神之花,儒教的天道系统才真正得到社会落实、政治整合。由此形成的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是谁的论述即是存在秩序,是这种解释、指导和整合作用的落实或体现。
五经博士制度、郎官制度以及察举制度等,在建立起社会与政府的流动管道的同时,极大地强化了儒家思想理念的权威性,使之成为一种政治学所谓的共同善(common good)。乾坤初交而生震,故《易传·说卦》谓万物出乎震。
对本文的研究来说,连续性是一个极好的起始概念,但须有所调整。如果他对汉武帝与董仲舒的事实有所了解,也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他已经注意到了《白虎通》,并且高度认可其精神性与普世性。
它的失败促成了儒生的反思:天下,马上得之,安能马上治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马上隐喻的是一种力量,马下暗示的则是一种文明,即陆贾口中先圣所倡导的仁义。《孟子·公孙丑上》: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城邦国家的政治形态,决定了其与氏族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尖锐对立。如何理解我们的文化,如何对后冷战时代的文明论题做出中国判断,提供中国方案,就成为一个既具理论性又富实践性的时代课题。
2、将公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只有贵族可以担任官职。这后面,是因为宗法制的家天下实际是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矛盾统一的双重结构。
将修《春秋》当新王的孔子素王化,将圣人限定为能体察天意的名教(制度)制定者,而将治权离析转让给时王即当朝天子,然后要求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郝丽生通过诠释阿波罗斩杀巨蟒皮同这一神话,揭示大地女神与太阳神、黑暗与光明、梦中神谕与天堂真理之间的对抗,可以说是希腊宗教演变的过程本身,也可以说是多利安人进入希腊半岛以后的内部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叙事建构的折射投影。
明乎此,则上经以坎、离二卦殿后,下经作为全篇终结的既济、未济亦由三画卦的坎和离构成,就很好解释了——它们都是对乾坤生生机理的表达,对天地生命生生不息之本质的呈现。《连山》《归藏》是根据古老材料编撰而成的占卜之书。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在这些政治关系得到厘清之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霸王道杂之的文明结构从此确立并绵延两千年两。艮下兑上的咸卦,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异性相吸、两情相悦之象,与屯卦神似。但他却认为由于秦始皇的成功,不仁之人成为中国的统治者,‘由国所代表的力这一原则,已吞没天下及其秩序,从而将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和以色列文明加以区隔。《春秋·元命苞》:阴阳合而为雷。
我生不有命在天?其实,周公在周取代殷商获得天下之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商鞅变法则是秦孝公出于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而对社会进行重组,如二十等军功爵制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教义理中的宇宙图景、存在秩序,乃是家这一社会组织原型的投影和理想化。捍御侮者莫如亲亲,但家族组织的军事化使用乃是外部性的,实土实封出去的诸侯国虽然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会携手御侮,但必然的趋势是随着血缘关系疏离、利益关系分化而兄弟阋墙,甚至存在脱离宗周约束,走向藩屏周之反面的危险。
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迦南众神之一的耶和华从以色列人独尊之神(Yahwism)一跃成为创造世界的唯一尊神(Monotheism)。而这些新的思想体系和范畴所提供的神圣秩序,以及随之衍生的存在秩序、世界图景,彰显建构了不同以往以的精神维度,并持续地影响着后来的历史,形成今天所谓的文明。